玉溪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信息分类
当前位置:玉溪058同城网 > 玉溪热点资讯 > 玉溪热点资讯 >  从外滩到东关街:临水而建,因水而兴

从外滩到东关街:临水而建,因水而兴

发表时间:2023-07-11 23:30:37  来源:资讯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话题:#上海# 文章来源:匿名用户, 内容简述:从外滩到东关街:临水而建,因水而兴

上海

    在相距两百多公里的地方,有两座历史高度相似的临水之城,那就是上海和扬州。

    水——可以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。位于黄浦江畔的外滩,无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代表。

上海

    据说清末时期,黄浦江水流湍急,逆水而行的船只须由纤夫拉着走,日久天长,江滩上踩出一条曲折多弯、深浅不一的“纤道”,这便是外滩最早的路了。1845年之后,随着外滩以西的土地被划为英、法租界,西方列强大兴土木,英国领事馆、沙逊洋行、仁记洋行等陆续建起,黄浦江的“纤道”也被改造成宽阔的马路,并建造了码头、堆栈、本行和船厂。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,自此成为上海水上门户,客货运往来船只络绎不绝,只不过随着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崛起,当年的热闹非凡已成为残存记忆。到了20世纪,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,外滩出现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,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,“万国建筑博览群”初露端倪……

上海上海

    所谓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纵观外滩发展史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亲河的哺育,它是黄浦江奔流不息的生命文化与智慧浇铸起的现代都市文明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宛若一支神来之笔,绘出这片浓墨重彩又风情万种的“东方不夜城”。

    说完上海再来看扬州,就很明白了。在隋唐的长三角地区,扬州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,故有南朝梁人殷芸的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。扬州为何如此繁华?同样有赖于大运河。

    相传大运河的“前身”——也就是“邗沟”,是为了方便吴国北上伐齐时运输军队粮草而开凿的。到了隋唐时期,隋炀帝杨广以扬州为中心,在邗沟的基础上向南北延伸,全线开凿大运河。而紧邻大运河的东关街,则逐步成为扬州水陆交通要道和最活跃的商贸中心。到了唐代,海上贸易更加繁荣,陶瓷、丝绸、茶叶、金银玉器,都会从这里启程。南来北往的商船、客船在此停泊,商人和游客喜欢下船到东关街上吃些小吃、购买日用品,店铺林立的街巷变得更加热闹喧嚣。到了清朝,随着盐商经济的崛起,东关街乃至整个扬州城的繁华达到空前顶峰。盐商们在这里建起私家园林,办起书院学堂,让东关街不再只是一条商业街,更成为扬州文化的交流集聚地。

    无论是外滩还是东关街,它们皆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兴。水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,经济繁荣和人文荟萃都离不开它,所以,很多河流才会被称为“母亲河”,它们就像大地的动脉,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
上海

文章来源:上海水务海洋,若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!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